2019-12-27

只是看電影,請不要想太多

「電影與文學研究社」第六、七次社團活動


來到期末,我們在這週迎來本學期最後一次社團活動。

這週同學要與我們分享的電影與原著小說是「別相信任何人」(Before I go to sleep)。

原著是一本驚悚小說,女主角的記憶力只能維持"一天",當她睡著後隔天醒來就會完全忘記,人生停留在20年前。心理醫師為了協助女主角找回記憶,鼓勵女主角寫日記,但每天回顧日記的女主角,卻發現身邊號稱是她"丈夫"的人的種種不合理行為與謊言‧‧‧

原著很精彩,讓人一邊讀一邊緊張到最後。但電影該怎麼呈現呢?尤其是女主角大量的日記書寫情結,總不能讓電影裡的女主角一直在螢幕前寫日記吧?

電影改以"數位相機"自拍的影像日記來取代手寫日記,但觀眾我就不免產生疑問:女主角睡著後就忘記一切,誰來替數位相機充電、更換記憶卡呢?

另外,電影中把心理醫師的年齡設定調成與女主角相當的年紀,並在治療過程中愛上女主角。(原著醫師年輕許多,而只有女主角對其產生治療外的想法),同學認為這樣的設定是為了要讓觀眾連心理醫師也一起懷疑,增加懸疑度,但現場一問,似乎沒有達到這個效果,只是變成一段小插曲而已。

還有心理醫師竟然會打電話到女主角家裡?!因為不管是原著或是電影,這段治療關係都是瞞著女主角的"先生"進行的,為了避免被發現,原著中女主角有一支連她先生都不知道的手機,醫師只打這一支電話;但電影中的醫師竟然直接打到家裡?誰知道女主角的先生何時會在家呢?

我認為電影雖然在色調、氛圍的塑造上有用心,也有達到一些效果,也找來妮可·基嫚與柯林·佛斯,這些實力與知名度兼具的一線演員擔任主角,但這些瑕疵卻容易讓觀眾出戲,甚為可惜。


期待下學期的社團活動囉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